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豁然堂记

徐渭 徐渭〔明代〕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不、秦望之属,以十数,矣小者至不可计。至然湖,则总之称鉴湖,矣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莽,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矣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纷披然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然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

  然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矣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然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矣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矣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矣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矣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矣就旷,却晦矣即明。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矣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矣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矣灿然若无一矣不婴然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矣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矣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矣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然是义,将以共然人也,次矣为之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越州境内的大山,诸如禹穴、香炉峰、蛾眉山、秦望山这类,约有十座,而小山则多到不可胜数。至于湖,则统称之为鉴湖,从鉴湖分流出去的支流,更是多得无法计算。郡中的城隍庙,在卧龙山的支脉上,其西侧有座厅堂,正对着湖山环抱交汇之地。要说这景色的神韵,大抵是青山环绕如翠带,白水蜿蜒似素练,山峦如髻耸立,湖带澄澈如镜。近处俯瞰可见城墙垛口,远处遥望散落着村落。其间林木与荒野、田畴与湿地交错分布,人与禽鸟、屋舍时隐时现,稻谷菱角蒲草莲藕芡实等水生作物,耕田渔具犁头船桨等生产器具,散乱分布在洲渚洼地之间;烟霭云霞雪月等天象变化,在朝夕之间倏忽幻变。周围数十百里之间,宏大瑰丽与纤小清美的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绍兴城隍庙的西面有一座小堂,只有一面凿窗,有多美的景致都难得见。徐渭不满意,又凿窗两面,小堂为之“豁然”。从这件事,徐渭感悟甚深,于是写下这篇文章,譬喻后世。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长喜主编.中国历代名文赏读.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9月.第740页

赏析

  这篇文章,记述了作者为一处厅堂命名的经过以及由此引发的议论,言简意深,体现出徐渭要求文学抒写真性情的主张,是他作品中很值得反复阅读的篇章。

  作者起笔先从大处着墨,首先介绍了这处厅堂的地理位置:越中大地,名山环抱,鉴湖潋滟。于卧龙山之麓,一座城隍庙巍然矗立,其西侧,正是山水交融、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的绝佳之处,而这处厅堂,便静静地隐匿于这片山水画卷之中。此处,山峦叠翠,碧水潺潺,既近城垣之便,又通村落之幽,林野交织,田园阡陌,官邸民居错落有致,百姓安居乐业,一派和谐景象。作者以细腻之笔触,描绘道:“耕渔之具,散落河滩洼地;烟云雪月,变幻于朝暮之间。方圆数十里内,无论是壮丽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豁然堂记》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写景,交待了豁然堂的地理位置、改建经过及命名意图。从篇幅看,前半部分占据了文章的大部,但从全文构思看,只是为后半部分的议论作铺垫。文章重心在后半部分,阐发“私一己”和“公万物”的关系。由于上半部分已把“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就明”的道理讲清楚了,下半部分的议论就显得引满而发、水到渠成,不必再花过多笔墨。全文融叙事、写景、议论于一炉,层次清晰,文笔流畅,确为佳构。

徐渭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1550篇诗文  1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蝙蝠

冯梦龙 冯梦龙〔明代〕

  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倨傲乎?”蝠曰:“吾有足,属于兽, 贺汝何以?”一日,麒麟诞,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乃无奈他何!”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虎丘以望后五日

王士性〔明代〕

  虎丘者,吴王阖闾葬以扁诸之剑,白虎之气腾上,而见怪于秦皇也。墓今不知其处,或曰浮图下,又云剑池下,剑池两崖如裂,侧立十仞,盖石溜天成,寒泉出其窦而停滀焉。墓不当在其下,意浮图者近之。

  自阊门买舟,五里即达寺门。初入,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再入,则清泉白石,龂腭益奇。钜坂如砥,可罗胡床百座,号千人石。石咬水处,为白莲池。近池而灌莽塞焉者,为清远道士放鹤涧,循涧上,登大雄阁,右行过剑池石粱,望浮图而息焉。既畅,复下可中亭,观生公点头石。复右上而尝陆羽泉,石窦似慧山,而味劣之。

  此地游踪成市,要以秋月为胜。千人石古株轮囷,把酒问月,醉而枕之,仰视碧落垂垂。固恍如乘槎泛斗牛渚也。若上浮图之巅,苍然平楚,远瞰湖天内捧一轮月色遍照苏州,又昔人所称绝景云。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天平山记

高启 高启〔明代〕

  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乃治馔载醪,相与诣天平山而游焉。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则舍舟就舆,经平林浅坞间,道傍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见,作泠泠琴筑声。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至白云寺,谒魏公祠,憩远公庵,然后由其麓狙杙以上。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博若噬,蟠拏撑住,不可名状。复有泉出乱石间,曰白云泉,线脉萦络,下坠于沼;举瓢酌尝,味极甘冷。泉上有亭,名与泉同。草木秀润,可荫可息。过此,则峰回磴盘,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龙门。两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足。又其上有石屋二:大可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皆石穴,空洞,广石覆之如屋。既入,则懔然若将压者,遂相引以去,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

  乃复离朋散伍,竞逐幽胜。登者,止者,哦者,嘨者,惫而喘者,恐而啕者,怡然若有乐者,怅然俯仰感慨,若有悲者:虽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予居前,益上,觉石益怪,径益狭,山之景益奇,而人之力亦益以惫矣。顾后者不予继,乃独褰裳奋武,穷山之高而止焉。其上始平旷,坦石为地,拂石以坐,则见山之云浮浮,天之风(风翏)(风翏),太湖之水渺乎其悠悠。予超乎若举,泊乎若休,然后知山之不负于兹游也,既而欲下,失其故路,树隐石蔽,愈索愈迷,遂困于荒茅丛筱之间。时日欲暮,大风忽来,洞谷谽呀,鸟兽鸣吼,予心恐,俯下疾呼,在樵者闻之,遂相导以出。至白云亭,复与同游者会。众莫不尤予好奇之过,而予亦笑其恇怯颓败,不能得兹山之绝胜也。

  于是采菊泛酒,乐饮将半,予起,言于众曰:“今天下板荡,十年之间,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然恐盛衰之不常,离合之难保也,请书之于石,明年将复来,使得有所考焉。”众曰:“诺!”遂书以为记。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