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张判官赴河西

王维 王维〔唐代〕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单车独行远出塞外,报效国家岂敢企求功勋。
过去追随张飞那样的将军,现在追慕霍去病那样的人。
平坦的沙漠连着漫天的积雪,被风卷起的蓬草飞入黄云之中。
我情绪激昂地倚着长剑,高声歌唱着送您远去。

注释
张判官:名不详。判官,唐节度使僚属有判官两人,掌分判兵、仓、骑、胄四曹之事。河西:即河西节度,景云元年(710)始置,治所在凉州(今甘肃武威)。
单车:单车独行,不带随从。
敢:岂敢。
邀勋:企求功勋,贪图功名。
见(xiàn):同“现”。逐:追随。
张征虏:指三国蜀国名将张飞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送别之作或作于安史之乱前。王维的朋友张判官即将奔赴河西节度使治所,王维在送行友人出塞之际,创作的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 晨.王维诗全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108-109

赏析

  此诗写送友人张判官赴河西从军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朋友报国之心的理解与支持,赞赏了朋友不畏艰险的勇气。全诗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意境开阔,格调激昂。

  诗首联并未如一般送别诗那样写送别的场景和惜别的情绪,而是写张判官一心为国平定边疆,并不是为个人功利单车千里出塞,描绘了一个单车赴边,为国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

  颔联以“张征虏”“霍冠军”的典故作对,使得诗句非常工整。这两位将军除了功业卓著以外,还有着性格上的共同点:勇猛过人。诗人认为,张判官也是一位猛士,他追随张征虏,又思慕霍将军。可谓是豪情满怀,志存高远。

  颈联描写壮丽的塞外之景:浩瀚的沙漠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送张判官赴河西》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送友人张判官赴河西从军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朋友报国之心的理解与支持,赞赏了朋友不畏艰险的勇气。全诗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格调激昂,并未如一般送别诗那样写送别的场景和惜别的情绪,而是写张判官一心为国平定边疆,并不是为个人功利单车千里出塞,刻画出一个单车赴边、为国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415篇诗文  879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夜雪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杜甫〔唐代〕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师说

韩愈 韩愈〔唐代〕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